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胆囊癌

首页 > 外科 > 胆囊癌 > 治疗 > 正文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6日

胆囊癌在过去被认为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发展极快,死亡率极高。但患者也不要对此失去希望,现在的医学发展是很快的,医学上对此疾病也是很重视的。要相信只要自己现在积极配合治疗,总有一天医学上会研究出很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自己疾病的根治是没有问题的了。而这种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所以大家要有定期全身检查的习惯,做到早日明确诊断,再加以适当的治疗方法,对胆囊癌的预后是很有作用的。以下是此疾病的治疗方法。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

①单纯胆囊切除术:癌肿仅限于黏膜层者,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达到根治目的,不需清扫淋巴结。这种情况多半是因胆囊良性病变而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的。有人认为Nevin分类法Ⅰ期和Ⅱ期,尤其是乳头状癌,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Berhdam报告,胆囊癌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只需单纯胆囊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4%,10年生存率44%。 ②区域淋巴结清扫侵及胆囊肌层和全层者,多有胆囊淋巴结转移。恶性度较高的病理类型如黏液腺癌、未分化癌也需行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包括第1、2站淋巴结,以门静脉右缘为界,将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淋巴结完全清除,再将十二指肠翻起,清除胰十二指肠、胆总管下段淋巴结。 ③肝楔形切除术:凡病变侵及胆囊全层或邻近肝脏者,应加肝楔形切除。根据病变范围沿胆囊床边缘作1.5~4cm肝楔形切除。 ④肝右叶切除及肝Ⅳ、Ⅴ段切除术:用于肝床浸润范围较大及肝管已有直接浸润者。50年前即有人开始右半肝切除治疗胆囊癌,文献报道20余例,仅1例生存5年,说明该手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Bismuth采用肝Ⅳ、Ⅴ段切除治疗5例Nevin Ⅳ期病例,除1例有残癌在术后2年复发死亡外,其余4例均健在,3例存活2年以上。手术死亡率也较低,远期疗效较好,故对于邻近肝脏有转移的病例,特别是胆囊壶腹部癌,肝Ⅳ、Ⅴ段切除是比较合理的扩大手术方式。 ⑤其他邻近脏器部分切除术:胃窦部、十二指肠、结肠肝曲如受侵犯,可将受累脏器连同胆囊作整块切除。 ⑥肝外胆管部分切除:位于胆囊颈部或延及胆囊管的病变,以及乳头状癌,应特别注意探查肝外胆管,如发现胆管受侵应争取同时切除。 胆囊造瘘时或术后发现的胆囊癌,必要时应尽早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腹壁窦道周围组织。已有胃肠道内瘘时应同时切除相通的邻近脏器;急性穿孔的胆囊癌在手术结束时要用蒸馏水并抗癌药冲洗肝右下间隙。 术后病理诊断的胆囊癌,有人称之隐性胆囊癌,其实术后病理发现的胆囊癌不一定皆为早期。因此,强调在术中常规剖开切下的胆囊进行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术后病理报告的胆囊癌,除Ⅰ期者外,应根据情况尽早再次手术,作区域淋巴结清扫或加肝楔状切除术。有人认为这类患者可进行放射治疗2~3个月再行根治手术。 以往认为,病变已超出胆囊并已侵及邻近肝脏、肝门部或肝外胆管有转移肿块并伴有黄疸,淋巴结已转移至第3站,皆不宜行扩大根治术。现有个别人采用胆囊、胆管切除合并肝右叶切除,胆囊切除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肝右叶切除加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门静脉、肝动脉切除重建等术式治疗晚期胆囊癌,由于病例少尚很难评价。 ①姑息性胆囊切除术:病变已超出可根治的范围,为缓解症状可行姑息性胆囊切除术;患者年龄过大、患有其他内科病或胆囊伴有严重感染等不宜扩大手术范围时,亦应施行姑息性胆囊切除手术。 ②胆管引流术:包括胆肠内引流术或支撑管引流术、胆管外引流术和PTCD外引流术等,用于伴有梗阻性黄疸者。 全国1098例肝外胆道癌调查分析表现,手术切除的预后明显优于单纯外引流术,而引流术与未手术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一些恶性程度较低和进展较慢的病例,姑息手术后可望延长生存期。 在消化道癌中,胆囊癌的切除率及远期生存率最低,主要是病例多属晚期的缘故。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其他特殊疗法:(1)放射治疗:胆囊癌对放疗有一定敏感性,早期病人手术后局部复发的机会较大,而且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有作者主张根治术后也应进行放疗。一组Ⅳ期患者,手术中内照射治疗(IORT)结合术后外照射治疗(ERT),术中电子束主要照射肝切缘,肝十二指肠韧带等可能残存癌灶之处,术中给予一次剂量20~30Gy,疗效较好,3年累积生存率为10.1%,对照组则为0。对姑息切除或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人进行放疗需较大照射量,有人主张给予70Gy,7~8周内完成,有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为防止和减少局部复发,可将放疗作为胆囊癌手术的辅助治疗。有学者对一组胆囊癌进行了总剂量为30Gy的术前放疗,结果发现接受术前放疗组的手术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而且不会增加组织的脆性和术中出血量。但由于在手术前难以对胆囊癌的肿瘤大小和所累及的范围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因此,放疗的剂量难以控制。而术中放疗对肿瘤的大小及其所累及的范围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具有定位准确、减少或避免了正常组织器官受放射损伤的优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的经验是,术中一次性给予肿瘤区域20Gy的放射剂量,时间10~15min,可改善病人的预后。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术后放射治疗,手术中明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并以金属夹对术后放疗的区域作出标记,一般在术后4~5周开始,外照射4~5周,总剂量40~50Gy。综合各家术后放疗结果报道,接受术后放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于Nevin Ⅲ、Ⅳ期或非根治性切除的病例,相对疗效更为明显。近年亦有报道通过PTCD的腔内照射与体外照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效果。 目前胆囊癌多采用FAM方案(氟尿嘧啶1.0g,多柔比星40mg,丝裂霉素20mg)和FMP方案(氟尿嘧啶1.0g,丝裂霉素10mg,卡铂500mg)。国外一项应用FAM方案的多中心临床随机研究表明,对丧失手术机会的胆囊癌病人,化疗后可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生存期延长,甚至有少部分病例得到完全缓解。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可减少全身毒性反应,一般在手术中从胃网膜右动脉置管入肝动脉,经皮下埋藏灌注药泵,于切口愈合后,选用FMP方案,根据病情需要间隔4周重复使用。此外,通过门静脉注入碘化油(加入化疗药物),使其微粒充分进入肝窦后可起到局部化疗和暂时性阻断肿瘤扩散途径的作用,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无法切除的胆囊癌伴有肝转移的病人提供了可行的治疗途径。腹腔内灌注顺铂和5-FU对预防和治疗胆囊癌的腹腔种植转移有一定的疗效。目前正进行5-FU、左旋咪唑与叶酸联合化疗的研究,可望取得良好的疗效。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K-ras、c-erbB-2、c-myc、p53、p15、p16和nm23基因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密切关系,免疫治疗和应用各种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常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以改善其疗效。此外,温热疗法亦尚处于探索阶段,均处于探索阶段,尚需进一步研究。 胆囊癌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还可以请求医生制定一套有助于缓解此疾病病情的食疗方。期间患者要持以乐观积极的治病心态,尽量不要有担忧紧张的情绪,从而影响治疗,要知道自信才是战胜病魔的关键。也希望医学上能早日研究出很有效、预后好的胆囊癌治疗方法,祝愿患者能早日康复。

相关阅读

  • 王仕学

    王仕学

    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外科系统疾病的诊治
  • 李德才

    李德才

    主任医师擅长:甲状腺、乳腺、肝、胆及胃肠病症的诊断及手
  • 王增耀

    王增耀

    主任医师擅长:脑梗塞
  • 孙同义

    孙同义

    主任医师擅长: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