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偶尔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使用了头孢曲松钠(一种消炎药物,通用名:罗氏芬、菌必治)的病人,在进行腹部B超检查时,胆囊超声图显示胆囊内有强光团伴声影的声像图改变(是一种典型的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被诊断为“胆囊结石”。但是随着头孢曲松钠治疗的结束或终止用药10~30天,再次复查B超又会发现胆囊是正常的,“结石”神奇地消失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头孢曲松钠是随肝脏分泌的胆汁一起排出。头孢曲松钠溶解在胆汁中,胆汁在胆囊内浓缩,头孢曲松钠在胆汁中的浓度增高,超过饱和度后,头孢曲松钠盐沉积在胆囊内,形成团块胶冻样物质,B超检查时表现为胆囊结石样影像。然而停药后,胆汁中的头孢曲松钠的浓度逐渐下降,头孢曲松钠盐再溶解在胆汁中,逐步随胆汁从胆囊内经过胆总管排入肠道,所以“结石”影也就逐渐消失了。
B超检查中发现胆囊结石病人时,尤其是原来没有胆囊结石病史的住院病人如果发现有胆囊结石,应该注意询问病人近期是否使用过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如果使用了,就应该注意观察,耐心跟病人解释,并提醒临床医生,待停药后10~30天再复查,以避免因为错误的B超报告而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同时也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医生和病人都应该注意因药物引起的短暂“胆囊结石”假象。
微创治疗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危害有哪些? 胆囊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危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病人平时诉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为什么会得胆囊结石
为什么会得胆囊结石?在四川结石病医院,笔者了解到胆囊结石是比较常见的胆道疾病,结石专家告诉我们,胆囊即人们常说的“苦胆”,是一个囊性器官,形状像鸭梨,大小如鸡蛋,容积约为50毫升。它位于肝脏下面的胆囊床中,仅由胆囊管与胆总管相连通。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