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囊虫病

首页 > 外科 > 囊虫病 > 治疗 > 正文

脑囊虫病诊断和治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30日

诊断依据:

1.病史多由吞食猪绦虫虫卵得病,少数来自自身感染,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大便或呕吐物内曾否见到绦虫节片,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反复的癫痫发作。病程中可有时好时坏的缓解期。

2.体检:注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为囊虫,视力和眼底有改变,或有脑膜刺激征。

3.实验室检查: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细胞数增多,有时可见嗜酸性细胞,粪便内可检出绦虫节片或虫卵,血清、脑脊液囊尾蚴抗体补体结合试验和皮内试验阳性,酶联吸附试验阳性。

4.头部x线摄片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象,偶见囊虫钙化斑。

5.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可显示病变,脑室内囊虫可见囊虫影,或阻塞部位以上的脑室系统扩大。

6.头部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可见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征象,可有钙化和对比剂增强。

7.脑室窥镜检查取出病理证实。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肠道条虫的患者行驱虫治疗,防止自身感染。

2.对症治疗。

3.弥散性病变,有严重颅内压增高和视力减退者,应行一侧或双侧颞肌下减压手术。

4.皮质部囊虫引起局限性癫痫发作,手术治疗。

5.脑室内囊虫出现阻塞症状,手术治疗。

6.脑底葡萄状虫体造成交通性脑积水者,应分期探查颅后窝和视交叉部,摘除葡萄状虫体,并反复用生理盐水将虫体碎片冲出,以解除脑底粘连和梗阻。

用药原则:

1.肠道条虫患者,选择驱虫药中一种药物治疗。

2.各型囊虫病均可使用比奎酮治疗。

3.颅内压增高者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如甘露醇、速尿)。

4.使用抗癫痫药治疗和预防癫痫发作,疗程3—6个月以上。

 

相关阅读

  • 王仕学

    王仕学

    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外科系统疾病的诊治
  • 李德才

    李德才

    主任医师擅长:甲状腺、乳腺、肝、胆及胃肠病症的诊断及手
  • 王增耀

    王增耀

    主任医师擅长:脑梗塞
  • 孙同义

    孙同义

    主任医师擅长: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