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胆道内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可以采用内镜微创技术:取出结石,保留胆囊,痛苦小,创伤轻,住院时间短(术后3-4天即可出院),而且费用低(6000元左右),较腹腔镜胆囊切除、开腹胆囊切除(1.2万~1.4万元)明显低。更重要的是保留了功能正常的胆囊,避免了胆囊切除后的一系列并发症。
记者问:什么样的胆囊结石需要切除胆囊?什么样的可以保留胆囊?
杨玉龙主任答:对于胆囊大小、形态、功能正常的胆囊结石的患者,应该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方法。
对于萎缩、壁厚(>0.5cm)无功能的胆囊、可疑癌变、癌变的胆囊应该胆囊切除。
记者问:胆囊切除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杨玉龙主任答:胆囊切除术后的副作用或坏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它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胆囊切除后对人体伤害:
1.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2.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液的胃反流,导致了胆汁反流性胃炎或食管炎。
3.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行胆囊切除病例增加45倍。
4.胆囊切除术所带来的合并症在所难免,且有一定的死亡率。内镜保胆取石是在胆囊腔内施行手术,根本不可能伤及胆囊周围器官;
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6.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倒是避免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之虞,却招来“生长胆总管结石”之祸;哪种结石最具危险?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得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记者问: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得了该怎么办?
杨玉龙主任答:胆囊息肉大多为良性,以胆固醇性息肉为多见,腺瘤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其发生率很低,在胆囊切除的标本中的比例只有1.1%,恶变率为1.5%,被认为胆囊癌的癌前期病变,所以胆囊息肉恶性很少见,临床上关注的是容易恶性变的息肉,目前的检测手段尚无法确定息肉的性质,所以出现了依据胆囊息肉的大小来判定是否要进行手术治疗。但仅凭胆囊息肉直径的大小决定胆囊是否切除的标准,也是个模糊的概念,是不科学的。胆囊息肉大部分是胆固醇息肉,是良性的,而对于良性的病变均行胆囊切除是不科学的。
对于胆囊息肉病例可行“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方法,其复发率仅为1%,术中在胆道镜的直视下摘除息肉,对于有异议的息肉即刻送冰冻病理活检,若为恶性则行胆囊切除根治,若是良性则保留胆囊,如此避免了绝大部分良性息肉遭受切除胆囊的厄运。此法是根据胆囊息肉的病理性质决定是否切除胆囊,被认为是目前胆道外科临床中最合理、最科学的治疗方法。
记者问:胆囊有什么功能?是可以随意切除的器官吗?
杨玉龙主任:以往对于胆囊功能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除具有浓缩和收缩功能外,只是一个胆汁的储存器官,不被重视,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因此,胆囊切除也就无可非议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的种种弊病的大量临床报告,发现胆囊具有复杂和极为重要的功能,不可缺少和替代。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对胆囊这一重要的消化器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除了具有浓缩、收缩和调节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外,还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器官。不是可有可无的胆囊,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故不应轻易切除!当然,对于胆囊萎缩,胆囊已无功能,或胆囊可疑癌变者,无疑应该切除胆囊,去除病灶。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