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静脉曲张

首页 > 外科 > 静脉曲张 > 介绍 > 正文

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常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1日

周围血管疾病基本常识

(一)病机

1.发生阶段周围血管疾病是由于外感六淫邪毒、外来伤害以及情志内伤等致病因素,造成营卫不和、阴阳失衡,从而破坏了人体正气的防御功能,形成了正不胜邪、邪气侵犯脉道而发生的。

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常识

有两种情形,一是正虚,二是邪盛。一旦发病之后,病邪侵犯人体经脉,引起血运失常,使周围血管疾病发展、加剧,随之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

2.急性进展阶段?周围血管疾病发生之后,由于正不胜邪、邪气亢盛,使病变急剧发展,血管逐渐闭阻,引起各种症状。

(1)动脉缺血:如血瘀气滞,则气血不通而生疼痛。血瘀日久,郁而化热,热盛肉腐,便出现成脓、破溃、坏死,甚至逐节脱落。

(2)静脉瘀阻:病变发生在静脉中,静脉被瘀血阻滞后回流不畅,使水湿外渗而成肿胀,或使静脉纡曲、怒张,或感热邪出现红肿疼痛。日久患处失养,可生溃疡或色素沉着、肌肤顽厚,经久不消。

(3)皮肤小血管破损:皮肤小血管出现阻塞之后,或者形成皮下结节,红肿疼痛,或者皮下出血形成紫癜;或者郁久化热、灼痛、红肿,甚至形成溃疡。

3.转变阶段由于治疗的作用或因正气来复,邪气衰退,或失治误治,邪愈盛、正愈衰。这些因素都可促使周围血管疾病中的邪正相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是邪气渐衰、正气来复,表现为侧支重建或者血管再通,病情逐步稳定而痊愈;另一种情况是邪气愈来愈盛,由瘀化热,由热成毒,使正气愈来愈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也有正邪相持、缠绵者,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但最终二者必居其一。

(四)脏腑气血与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机体,虽然血管的病变多数在血管的某一局部,但与脏腑气血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脏腑功能失职,则会出现运血无力、统摄无权、疏泄失常,使血液不能正常运行而发生病变。反之,血液瘀阻之后,也会使脏腑失去濡养而虚损。气血的盛衰与血管疾病的关系更是直接的,如肾阳虚易受外寒,寒凝脉络,肢末失于温煦濡养,患肢冰凉、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综合征等。如果气虚则血瘀,血瘀则出现肿胀、疼痛、血闭,进而出现坏死等。

(二)中医血管外科学的沿革中医对周围血管疾病的认识,同对其他疾病的认识一样,也是一个由浅到深、由初级到高级、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医学对周围血管疾病就有了较多的记载。

如《灵枢·痈疽篇》曰:“发于足趾,名曰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对脱疽后期腐烂、坏死、发黑的症状、特点以及预后判断、治疗等的描述颇为准确。

特别是提出了手术切除坏死指(趾)这一行之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一直指导着后世的临床治疗。脱痈即脱疽,包括了西医学中多种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不通而导致的指(趾)脱落的坏死性疾病。

(三)病因

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就是审证求因,找出发病的原因。中医认为病因分两大类,即外因和内因。外因作为外部的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外伤、饮食失宜、劳倦等;内因指自身内即发病原因,包括七情内伤、正气虚弱等。

1.正虚正虚包括气血虚弱与脏腑功能衰弱,是周围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内因。尤其在老年人,脏腑功能渐衰,气血津液不足,气虚则推动无力易致脉道涩滞。血瘀气阻的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

2.吸烟吸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使小动脉反射性痉挛。不但能诱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能加重病情的发展。

3.劳倦《灵枢·九针》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古人早就认识到,长时间保持单一的一种姿势或反复进行某一行为,是有损人体健康的。如静脉,曲张多发生于久立、久坐等伤气损脉之人。

4.房事过度 中医认为房事过度、耗伤肾精,久之肾阴肾阳俱虚,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现代研究证明,过度的性生活使,肾上腺处于紧张状态,使之对血管的舒缩控制失调,是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5.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变化称为七情。一但情态活动过度,就可能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成为致病因素。如雷诺综合征的发作常与情绪波动有关。

6.瘀血、痰饮因气虚、气’滞、寒凝、血热或外伤等原因,造成血液停滞、脉道闭塞或血运不畅、阻塞脉络者,皆可谓之瘀血。

其可引起血液、淋巴循环障碍,且广泛存在于周围血管疾病之中。痰饮致病,因其停滞的部位不同,表现各异。痰饮阻于经脉、肢体,则导致经络功能障碍、气血不得宣通而痹阻凝结。常见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性浅静脉炎后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等。

7.饮食失宜《医宗金鉴·痈疽总论》中指出:“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烁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停饮;过食五辛,则损伤气血”。一些周围血管疾病也同样与饮食因素有关。如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坏疽。《外科理例·脱疽》云:“此症因膏粱厚味、酒面炙博,积毒所致。”

二、中医中药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总的治疗原则

血管是血液运行的管道、通路,必须保持畅通无阻,才能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周围血管疾病,无论是内因所致还是外因引发,病机特点是气滞血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因此活血化瘀就成为周围血管病的治疗总则。

(二)常用治疗法则

周围血管疾病在不同的发生、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证候及临床表现。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发病初期可能是寒凝经脉、气滞血瘀引起肢寒、怕冷、足部皮色发白、疼痛。发展到寒化为热、热盛肉腐时,就会出现溃脓坏死。因此在治疗时,要辨清病证,掌握病机,综合分析局部与全身情况,采用内治与外治配合的方法。

1.内治法(内服中药治疗)根据活血化瘀这一总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审证求因,分清血瘀的寒热、虚实、轻重与血气的关系,辨证论治。

2.外治疗法 外治疗法是应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患部或其他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相关阅读

  • 王仕学

    王仕学

    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外科系统疾病的诊治
  • 李德才

    李德才

    主任医师擅长:甲状腺、乳腺、肝、胆及胃肠病症的诊断及手
  • 王增耀

    王增耀

    主任医师擅长:脑梗塞
  • 孙同义

    孙同义

    主任医师擅长: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