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电损伤一般因用电不慎或装备电器、电路等失误而发生。因此,需要加强电力治理和普及用电常识,以预防电损伤事故发生。电损伤又偶因雷击造成,预防可设避雷装置和个人用避雷方法。
症状表现
电烧伤有“入口”(即触电部位),一般还有“出口”。入口处有Ⅲ°烧伤。皮肤焦黄或炭化,有的形成了裂口或洞穴,烧伤可能深达肌、肌腱、骨。出口处一般也是Ⅲ°烧伤改变,但程度稍轻;个别的出口处病变不明显。
电烧伤的深部损伤范围常远远超过皮肤入口处,但早期难以确定。伤后24小时以后,入口处四周开始肿胀发红,范围逐渐扩大。局部皮肤或肢端发生坏死,肢体肿胀向近侧或外周蔓延。深部损伤较广泛的原因,是电流通过皮肤后依次损伤皮下组织、肌和肌腱等,同时损伤血管壁促使血栓形成,术后可造成其供血组织缺血坏死。
伤后1~2周坏死组织范围可确定,其深部坏死范围仍超过浅表的坏死、肿胀部位。在电烧伤后坏死过程中,轻易并发感染,可发生湿性坏疽、脓毒血症、甚或气性坏疽等。在浅部坏死组织脱落后,损伤的血管外露,可发生严重的反复出血。
电烧伤治疗方法:
电烧伤的治疗基本上如同前述的Ⅲ°烧伤治疗。根据其病理和临床的特点,处理要点如下:
1、病人卧床休养,包括入口不大、皮肤烧伤面积较小者在内,均需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伤处一般应用暴露疗法,保持伤肢清洁干燥,每日消毒皮肤2~3次。
2、伤后3~5日,可行第一次手术。先切除确定的表现坏死组织或焦痂,探查其深部组织。如未明显感染,则比较彻底地切除失活组织(不出鲜血、电刺激肌不收缩等),然后以药液纱布包扎。隔2~3日再次手术探查,清除其坏死组织,直至可以缝合伤口或植皮。
伤后发生严重的肢体肿胀,甚至可阻碍局部血循环,此时应切开皮肤、筋膜以减压。肢体肌广泛坏死时往往要行高位的截肢。
但肌坏死多以肌束为范围(不以肢体横断面为界),与其供给血管栓塞相关。因此,伤后1周左右可用血管造影法,帮助帮助识别血管阻塞和通畅,那样可以保留肢体健康的肌肉或降低截肢平面。
3、已感染的伤口要充分引流,予以湿敷,逐日剪除坏死组织和焦痂,直至伤口生长肉芽而愈合或植皮修复。广泛的深部感染甚易导致毒血症、败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除了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必须及时作多处切开引流,甚至不得不行截肢术。暴露的伤口有出血的危险,压迫止血和药物止血只能一时性效果。应在床边预备止血带和手术包。
严重电烧伤的致残率高。随着外科技术进展,治疗电烧伤中已采用带血管游离皮瓣或大网膜覆盖创面、切除变质血管后移植自体健康静脉、甚或截除损伤肢段后再植连接等方法,以改善疗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