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病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因此又被称为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胆结石除了不良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引起,还可能由于滥用某些药物而造成的。可能造成胆结石的药物主要有:
头孢曲松
有报告25%~45%的病人服用头孢曲松后,发生可逆性的胆汁淤积症状,停药后恢复正常。这种淤积临床少见,很显然它是分泌到胆汁中的头孢曲松的钙盐沉淀所引起。
长效生长抑素激动剂
有文献报道SMS长期治疗中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可高达40%~50%。虽然SMS治疗引起胆囊结石的机制尚未完全弄清,但SMS使胆囊收缩功能被持续抑制可能是引起胆囊结石的重要原因。
SMS抑制胆囊功能的机制尚在研究中,多数研究人员证实胆囊存在生长抑素受体,因而认为SMS可直接抑制胆囊的收缩功能,也有的人观察SMS可阻断进餐后CCK的释放,因而认为SMS是通过抑制CCK的分泌而间接抑制胆囊的收缩功能。
胆囊收缩功能的抑制导致胆汁淤积及胆囊内沉积物形成,进一步促发了胆囊结石形成。由于SMS诱发的胆囊结石在临床上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因此长期服用该药的患者,应在疗程开始之前及疗程中,每隔1年(治疗1年患者约50%发生胆石)作一次胆囊超声及时发现胆石症。
温馨提醒:患有炎症病人服用消炎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勿自行添加剂量,避免患上胆结石。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